自从我去咸阳时第一次参观了【汉阳陵】后,一发不可收拾,彻底喜欢上了帝王陵墓,帝王陵墓大多规模宏大,有那时候的建筑,还有各具特色的地宫,目前很多已发现的帝王陵墓都被盗过,大都被抢救性发掘,其实这样做有好处的,这样不仅让古老的历史重见天日,也让那过去的历史真真实实的呈现在我们眼前,即便主动发掘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(明定陵)。
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唯一的地上陵墓,成都永陵,永陵又叫王建墓,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(907─967年)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(847─918年)的陵墓(2006年前叫做王建墓,后期改名永陵博物馆)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发现于1940年,发掘于1942年,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,1990年成立博物馆。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。
永陵大门
自从去过了汉阳陵后我就留意其他陵墓了,一次偶然的机会,在网易看到一篇关于永陵举办活动的文章,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永陵的存在,遗憾的是杭州离成都很远,坐飞机机票当时昂贵,来回没有4000是出不来的,只能忍着,等待着,终于在过年放假时,有幸去了云南,从云南那边转道回山西时我一个人去成都逛了逛,成都有明蜀王陵和永陵,看酒店位置,我一早就迫不及待的先去明蜀王陵,后去了永陵,至此,等待了一年多的小愿望得以实现。
墓主简介:王建(847年—918年),字光图,陈州项城(今河南沈丘)人,一作舞阳(今属舞钢市)人。少年时为无赖,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,乡里称为“贼王八”,黄巢起义时期投效唐朝军队,隶属忠武军。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的护驾,号为“随驾五都”,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。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、壁州刺史,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。僖宗还长安后,升为御林军宿卫将领。后僖宗又逃往兴元(今陕西汉中),任命王建为“清道使”,以后他向四方发展势力。大顺二年(891年)以精兵二千奔往成都,为陈敬瑄所阻,王建攻破鹿头关,取汉州,攻彭州,大败陈敬瑄五万兵,不久攻占成都,陈敬瑄与田令孜开门出降,据西川,接着又降黔南节度使王肇,杀东川节度使顾彦晖、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。乾宁四年(897年)占有东川梓(今四川三台)、渝(今四川重庆)诸州,遂有有两川兼三峡之地。天复二年(902年)取得山南西道控制权。天复三年(903年),唐昭宗又封他为蜀王,遂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。天复四年(904),唐迁都洛阳,改元天祐,王建与唐隔绝而不知,故仍称天复。天复六年(天祐三年,906年),取归州,并有三峡。天复七年(天祐四年,907年),朱温篡唐,建立后梁。王建驰檄四方,会兵讨梁,四方知其非诚实,皆不应。同年九月,王建即皇帝位,国号蜀,史称“前蜀”,定都成都,建年号“天复”。武成元年(908年),加尊号英武睿圣皇帝。永平元年(911年),加尊号曰英武睿圣光孝皇帝。次年又加号曰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。通正元年(916年),改国号为汉。天汉元年(917年),复国号为蜀。光天元年(918年)六月,王建卒,年七十二,在位十二年。在位时期,励精图治,注重农桑,兴修水利,扩张疆土,实行“与民休息”的政策,蜀中大治。死后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,庙号高祖,葬于成都的永陵。
由于我去的时候是年底,成都市区都没多少人,永陵更是没几个人,从大门进去就能看到那几组石像生,从前往后依次是鞍马一对、獬豸一对、武将一对、文臣一对。由于历史原因,文臣武将的三座被毁,虽然增补的很像,但仔细辨认还是看出哪座是原来的,即便是再高超的技术,也无法做出时间的沉淀,下图第四张是我拍摄的真实那座!若读者去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一下这个细节!
神道
修建的墓门及文臣
留下来的那座文臣像
发现过程: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飞机多次对成都狂轰滥炸,因战事的需要,当局在西郊开挖防空洞。在三洞桥边,有一个直径80余米、高约15米的圆形乱土堆,历来人们对它众说纷纭,有人认为土堆是汉代司马相如的琴台,因而叫抚琴台;有人认为是三国时诸葛亮弹琴处;有人认为这里其实是一座荒凉的无主坟。1940年,工人们在这里挖掘防空洞,发现了地底下竟然有整齐的砖砌体。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等闻讯前来考察,后经证实这座陵墓是王建的永陵。永陵古代其他帝王陵相比,保存得还算完整。
永陵剖面图
从大门进入看到的景象
回望
棺床
棺床:棺床为须弥座式,上铺珉玉版,有三层木台阶。木台阶上置棺椁,早已腐朽不存。发掘时,发现残破的棺内有大量水银和各类随葬品。棺床四周浮雕伎乐、花鸟、云龙图像,纹饰精美,原均着彩或鎏金。棺床两侧置半身石雕“十二力士”,或谓“十二神”,作扶抬棺床状。在墓中起“辟邪压胜”之作用。见下图:
此张图来自网络
这些雕像虽然不是很大,但是雕刻的栩栩如生,让人感觉非常真实,雕刻细腻,表情神态各异,都是半身像,托举着棺床,他们中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,他们的装饰让我联想起老版西游记中的那些天王、力士。
最里面是墓主人王建的雕像,他方脸宽额,浓眉深目,表情含蓄而深沉,头戴袱头,身穿长袍,两手放在袖拢之中,正襟危坐。雕像完全按照王建生前的肖像而作,没有经过任何美化和加工。
王建坐像
网络清晰图
浮雕
二十四伎乐:永陵最珍贵的文物,当属雕刻在棺床壶门内的“二十四伎乐”。东西两面各10人,南面4人且均为女性。24人中,舞者2人、演奏各种乐器者22人。共有20种23件乐器。遗憾的是,我光注意较大的托棺雕像,并没去看,不可谓是遗憾!
网络图片
基本上地宫就这些内容,还有一口长明灯灯缸没拍到,逛完地宫后出来有一座博物馆用来展示出土文物。
标注为赵廷隐墓文物
有前蜀,对应也有后蜀,后蜀皇帝叫孟知祥,他的墓也在成都,但由于多次被盗,也没有过多的得到重视,年久失修,并未对公众开放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。这里虽然是陵墓,但作为地上陵墓,它并没有太潮湿,也没有阴森的感觉,反正让人感觉一丝丝温暖,虽然过了千年,但特别舒适。那天我在里面呆了很久很久,进来出去,出去进来,一直在看,一点不想离开,后面陆陆续续有其他游客来,在这里,遇到了忘年交的严老师,聊了很多,严老师为建筑系教师,但是非常关注历史,认识严老师也彷佛打开了另一扇门,至今有联系,互相分享,近期严老师为我分享不少关于南宋的历史,让我对南宋有了更深的了解,我的另一篇文章宋六陵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。
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,很多大大小小的政权,正如三国演义里那句话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。纵观中国历史,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,历史已经是历史,以史为鉴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蜀、后蜀,虽然政权存在并不是特别长时间,但为蜀中争取了难得到修养时间。在这里也希望政府加大对于古迹、古建筑的维护,为我们学习提供真实的、可近距离接触的活教材。